找到相关内容1093篇,用时3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经律异相之二续

    摩,三十年中,专精修行四无量,为诸众生食瞰果子,劝化八万四千诣龙、夜叉、神等,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以足善根,今然此臂,为示道故,令诸商人安隐,得还阎浮提中。然臂乃至七日七夜,此诸商人,寻便...得睡寐,天神强勉。调达左胁在地,天神复厌。诳有言语,鼾声现外,秽气远彻。日连以神足力,飞腾虚空,作十八变。坐卧经行,涌没自由。舍利弗告众会人:“如来身神德无量,具足一切智。前达无穷,却达无极。如来法者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1164745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2)

    。无嗔与乐俱,不害与苦俱,别有与喜相应之喜,与舍受相应之舍,共为四无量是为相应差别。  4、六根本烦恼  自性垢秽,性不安静,自恼恼他,生诸过失,名为烦恼。烦谓烦扰,恼谓恼害。根本烦恼,即贪、嗔、痴...,情态区分而假建立,亦应有定有之义也。  不相应行定只二十四种吗?答:否。有部但立十四,理实更可建立多种。在我所作的《杂集论疏》第三卷说:不相应行就胜建立,义实无量。如说生住老无常,亦有成住坏空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464812.html
  • 周叔迦:中国佛教史(1)

    欲生经》、《大十二门经》、《小十二门经》、《道地经》等。“安那”是呼,“般那”是吸,安般守意是调息安定心的方法,也就是六妙门的行法。十二门禅是四禅,四无量,四五色定。《阴持入经》是说五阴、十八界(持)...波罗蜜经》十卷、《无量清净平等觉经》二卷(即《大阿弥陀经》)、《般舟三昧经》三卷。前一经对佛教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起了主导的作用,后二经对汉土净土思想奠定了基础。同时也说明这时在印度已盛行大乘中观之学了。 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3265220.html
  • 太虚法师著:中国佛学(1)

    初发乃至达到成佛,全靠他那智慧的力量。其次是方便,方便是菩萨利他的大行,如行四无量(慈、悲、喜、舍)与四摄(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)法是。菩萨若无此等方便行,即不成其为菩萨。还有一种是愿,愿是发愿...下面的水平线上为“一切有情界”也就是众生法或众生法界。此众生界有二线通到当中的“佛性”;佛性一线通到佛。这佛性可以看成是众生与佛相通的心法,即平常所谓“心佛众生”。由此,我们可以看出佛、、众生的不同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4665237.html
  • 佛说阿弥陀经义疏

    义,示报身德。僧者,众义,示应化身德。千二百五十人者,示法身德。三世诸佛莫不由于行、愿二门,自致作佛。释迦愿门者,《悲华经》说释迦如来往昔为宝海梵志时,于宝藏佛所成就大悲之,广大无量,作五百誓愿,此...,故无病苦。寿命无量,故无死苦。恒时供养他方十万亿佛,乃至诸上善人集会一处,故无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。自然能生念佛等,故无求不得苦。咸是化生,故无五阴盛苦。诸乐者,谓法乐。略说有六种意乐:一者,广大意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1.html
  • 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集注

    佛游阿罗鞞伽罗在林中。尔时长者以四摄,摄众修四无量,天赞之而不喜,佛叹其七未曾有法。  尾努聚落吠兰帝,  尾努聚落未详。吠兰帝,一作毗兰多。《大宝积经》卷二十八云:如来共在毗兰多国,若毗兰君婆罗门请,...兼掌诸膳食账幕。唐以后始专为司膳之官,历代因之。言试者,谓非正职,备顾问而已。法贤者,译师名,印度人,赐号明教大师,补朝散大夫,试光禄卿。译出《大乘无量寿庄严经》、《众许摩诃帝经》等七十六部,百十四卷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365302.html
  •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(1)

    诸佛净业正因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云:“欲生彼国者,当修三福。一,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。二者,受持三归,具足从戒,不犯威仪。三者,发菩提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如此三事,名为净业...不能侵害者,法力所致,亦是诸天善神卫护故耳。往生他方净国者,无五浊之垢染名曰净土。以持此咒者,即能持六度、四摄、三十七道晶、四无量、十善业道,其心净故佛土净也。  尔时世尊赞药王菩萨言:善哉善哉!善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465303.html
  • 佛说十善业道经注

    ?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;二深信因果,宁殒身命,终不作恶;三惟皈依佛,非余天等;四直正见,永离一切吉凶疑网;五常生人天,不更恶道;六无量福慧,转转增胜;七永离邪道,行于圣道;八不起身见,舍诸恶业;九住...推度名为件分别,身见边见等名为妄见也。  △二明四无量庄严。  慈庄严故,于诸众生不起恼害,悲庄严故,愍诸众常不厌舍;喜庄严故,见修善者心无嫌嫉;舍庄严故,于违顺境无爱恚心。  此以四无量庄严十善也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865308.html
  •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(1)

    光明藏也。慈悲喜舍者,乃佛之四无量,利他之功德也。如《净名经》云:文殊问曰:“何为慈?”净名曰:“为诸众生说寂灭法,是真实慈。”“何为悲?”“所作功德,与众生共。”“何为喜?”曰:“有所饶益,欢喜...界者何?正显所归之佛、无穷无尽、而我能归之,亦无量无边矣。  登宝座菩萨摩诃萨。  三称礼毕,就座而坐,皈命尽虚空界三世三宝。皈既命已,应想三宝圣众集吉祥云,遍满空界。  入定第二  加持宝冠偈  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365314.html
  • 九乘之巅——大圆满法

    小乘(声闻、缘觉)只解决了一个问题——不再执着于“我”了,但是他仍有“法执”。  菩萨乘,是发菩提,修菩萨行,这是修成佛的因,所以属因乘。除修共小乘的戒、定、慧之外,还要发四无量,修六度。当他快乐的...  小乘见,他认为我是空的,把这个“我”放下了,但还有“法执”,认为四谛、十二因缘等法是真实的,还不究竟。  第四,唯识见:  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在感知,唯自己意识而存在,既然这样,哪有法呀?把法执破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2365443.html